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防控期间,毕节市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强化使命担当,压实层级责任,抗疫情与强监测两不误,有效推进全市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
一、强化思想认识,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在疫情防控期间,毕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中心强化守土意识,把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疫情防控药品与医疗器械品种开展重点监测,同时将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多次以文件形式通知各县(区)局,每日通过全市监测工作QQ群、微信群督促各县(区)局、各医疗机构切实做好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上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收集与上报。对监测报告日审核日分析日评价。及时将监测到的4批一次性医用口罩产品的风险信号报告市局,及时监管,努力促进疫情防控药品与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提高和临床合理使用。
二、强化督促指导,药械安全性监测取得实效。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对医疗机构的督促与指导,第一季度我市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共监测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29例,完成了省局全年监测任务数的 42.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29例,完成了省局全年监测任务的49.5%。药品报告新重报告比达24.4%。
三、强化审核评价,提高报告质量与数据利用。第一季度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审核评价及时率为97%,医疗器械审核及时率为100%。对18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开展了核实,删除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70份,确保报告真实、完整、准确,提高报告可利用度,为国家药械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四、强化报告分析,助推药械安全性监测上报。第一季度对2019年度8916份药品报告与2274份医疗器械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分别形成年度分析报告,反馈给各县区,让各县区及时了解全市及辖区内监测上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辖区内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开展。
五、强化宣传培训,提升监测意识与监测水平。新《药品管理法》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建立药物警戒制度”,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升到国家制度层面。国家药品评价中心于2020年初开通了“中国药物警戒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毕节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中心对此公众号作了积极宣传与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市关注用户为4834户,占全省第一。同时在第一季度对纳雍县59家医疗机构涉药涉械科室的监测工作人员共计240人开展了药械安全性监测知识的培训。